顯示包含「酥皮篇」標籤的文章。顯示所有文章
顯示包含「酥皮篇」標籤的文章。顯示所有文章

2013年11月23日

起酥條





居然荼毒了家人
因為很好吃..又夠酥
少不了我愛吃的黑芝麻

放在冰箱差不多一星期了,每次看到他漲卜卜的,會很開心的
〔可能我有點變態〕
是因為他有生命;才會鼓起的啦
在冰箱拿出來沒回溫就直接擀,否則麵團回溫就便會黏著,不好做,
也會導致失敗

今次是用這個做法的




 習慣先用一半來做
 
 

擀開方塊再切成每條1cm





最後發酵用了兩小時
表面擦上蛋液和洒上黑芝麻
烤箱190度20分鐘

2013年11月22日

酥皮2





這個是旅行回家的第二晚的傑作
忍了十多天沒攪攪震
聖旨說旅行前不可再買東西放冰箱
因為家裡有..鬼啊
有隻貪玩冰箱頑皮鬼
試過幾次家裡整天沒人在的時候
冰箱那組電就會跳制,奇怪的就是有人在就不會這樣的
所以..我說一定有鬼啦!!!
為了不想再玩猜猜冰箱遊戲,決定拔電制,休息休息
剩餘物資就寄放別人家..


 翻看家中的舊書..[糕點烘焙]
這個做法感覺上很好操作,麵團較有彈性,
有薄膜的伸延性,擀開時就不易弄破.
 加上天氣涼了,決定做這個.
我很喜歡做酥皮,因為..不易做得好,做好了又不一定起酥,
當天初玩烘焙時失敗的陰影
現在..我要他任我搓圓按扁

書中是用酥油的,但我改用無鹽牛油
包裹的酥油書中是麵團發酵後重量的25%
但我遊魂去,居然用了170g
做完後才發覺出錯!!!
打出薄膜才包裹牛油,這個方法比直接搓成團的好
下次再認真做多次..
酥皮製的小朋友會很受歡迎

 

麵團:
高筋粉200g 低筋粉50g 鹽1/2g 細砂糖35g
全脂奶粉12g 酵母1/2小匙 凍水130-140g
攪拌光滑才加入鹽和無鹽牛油
繼續攪拌至有薄膜
完成後總重為450g
170g無鹽牛油=38%
如果25%=110g
與以前做的粉量40%是差不多

 
 
 
包裹牛油後擀開,3折再4折重覆了三次
每做完一次放回冰箱30分鐘後再擀





步驟完成封好放冰箱待用
〔基本上我會放在冰箱好幾天才會用〕


2013年10月8日

邪惡的酥皮蛋撻






 



爬文看誰做出來較美
卻很令我思想鬥爭
有人說:想做就去做
  
 油酥的油量多的很驚人,
很不安的感覺..但我又真的想試!!
烤出來不是咬一口就酥得掉下地,因為我也減了一點油
但也不錯!
不過,不會再做了..

烤完..
一邊吃一邊碎碎念
自殺 ~ing
  




不想花錢和浪費酥油,於是油酥部份就用了豬油
要做酥皮,什麼都不及用豬油做得酥 
又在網上查看怎煮出豬油
白滑的豬膏切丁放進鍋裡,調小火,
再加進一碗清水一起煮
煮出來的油就會乳白色的
油涼了後我會篩去炸完的豬膏

這個份量應該可做15只
自己來加減份量,要更酥就加多油份就ok
 我的心理關口祗到這程度
水皮的粉量調多了,油酥的油減少了、粉也加多了

水皮:
中筋粉90g 蛋王一只 吉士粉1/3小匙 
豬油2小匙 鮮奶60g
攪拌後搓成團就可以了
蓋上濕布一小時

油酥:
低筋粉90g 無鹽牛油50g 豬油70g
搓成團按成四方形,保鮮膜包好放進冰箱
〔豬油成固體的硬度不夠,混牛油和粉類會有這效果〕

蛋液:
清水50g + 25g細砂糖小火煮溶
雞蛋一只 鮮奶70g,全部攪拌隔篩

做法也是水皮包著油酥,三折和四為一組捍開,我重覆做了四次
每組做完後都放回冰箱半小時
酥皮按入撻模後放回冰箱冰硬

我祗烤了三只 ,其他都放在冷藏庫〔冰箱〕
其中一只,掃上兩次酥油對摺再捍,看看分別
 〔酥油是植物油和麵粉1:1炒出來的,本來打算做芝麻酥餅的〕
酥皮比餅底更快熟透
烤箱180度12分鐘左右,蛋液已開始有小泡泡冒起
烤箱門打開一吋讓溫度稍降,再烤3-5分鐘,
烤箱關火後也關上門燜熟蛋液就ok
約3-5分鐘吧!!

烤的時候,會看到油份在蛋撻皮上游來游去,忽高忽低
 一次就好了!!

2013年8月17日

Pain au chocolat (巧克力麵包)



 





起酥皮做法 

今晚繼續餘下半份酥皮做了三個 Pain au chocolat

呵呵呵~比昨晚的更好吃..來杯黑咖啡,簡直絕配..
苦 + 甜..正所謂一啖沙糖一啖屎,這樣就可以知道什麼叫叫味道!
當麵包遇上巧克力..


掃上鮮奶蛋液,沒買專用巧克力條,所以用了入爐巧克力代替,反正冰箱有








一樣鋪上保鮮膜吹冷氣,今晚發酵了兩小時
入爐前也掃一層鮮奶蛋液
烤箱200度20分鐘,200度上火5分鐘
因為怕他燒焦,所以坐在廚房看著,怎知手機又跟著我進來..那麼..玩手機忘了看火,
燒焦了一點...
不過..沒影響啊..都是很好味!!



 

最後一口麵包倩影..吃清光了


2013年8月16日

Croissant 牛角包



又想攪東攪西
看到很多很美的蛋糕,也很想去做,不過...家裡對蛋糕的消化力很弱!!
放棄..
喔噢...看到很吸引我的東東
Pain au chocolat
呵呵...肥死人啊!!!

這個在寒冷冬天做比較好,因為牛油不易溶化,
在夏天..牛油易溶,麵團就很易黏成一團,導致碾開破皮..
所以,為了減低麵團與我個人手溫的溫度,
全程也帶上即棄手套,牛油味道不會留在手裡.!

上網看別人的做法,第一次綜合來說:氣溫維持25度以下
三折法不用四折法,可能仍要有麵包的fu,
四折就會太酥,應該是做酥皮蛋撻類手法.
通常酥皮的東西,油份很重才會酥酥的..
不過..我想試食這個啊!..酒店早餐的至愛..(旅行放縱一下ok吧!!)
所以,減去一點牛油份量來滿足自己的貪吃..
罪惡感被關起來..食完才再想辦法啦!!

牛油份量用了40%,祗是比一般麵包多一點點一點點..
烤出來都很酥脆,不覺得太油膩,很好吃..
吃了兩個了..



用了半份來做


碾開後修整成長方形


割成等腰三角形



中間切開一點,三角形拉長一點,塗上蛋液(全蛋液用了兩湯匙鮮奶拌勻)捲起來




鋪上保鮮膜,吹著冷氣最後發酵90分鐘


入爐前,再刷上一層鮮奶蛋液,稀釋的蛋液就不會令他太上色,變成黑炭了
烤盤裡也鋪上兩層烘焙布隔底火
烤箱200度15分鐘,220度上火5分鐘
香噴噴


起酥皮






由搓麵團到成品,用了一星期時間
〔慢慢做only〕 沒什麼意思的

決定要來做的時候,都是在冷氣低下逐小步驟來慢慢做,不寒不燥不心急!
我想做就一定要做,不然整個人都坐立不安..
性格是這樣沒辦法..
為什麼要用這麼長時間?
我認為由於牛油份量減少,用時間來補償這缺失,令他在低溫拖長鬆弛狀態,
牛油與麵團更揉合.
最後完成的麵團很柔軟,也有彈性..
第一 part 完成,很期待結果..
幾個晚上後的今晚,
就用了半份麵團做了6個..

材料約可做12個牛角包:
高筋粉(日清)200g 細砂糖12g 鹽1/3小匙 速發酵母1/2小匙
暖鮮奶130g 無鹽牛油15g


所有材料搓成團(搓了7分鐘)再加入無鹽牛油搓勻


放入掃了油的膠袋,置入水果箱低溫發酵共72小時


72小時後的麵團



80g無鹽牛油平均切塊狀,平鋪後用保鮮膜包裹,放進冰箱(雪櫃)待用


麵團沒回室溫,直至碾開放入牛油,包裹好了就開始牛油與麵團捍成一片,
交拜結合喔!
發酵形成的氣泡就用牙簽刺穿壓走


牛油與麵團輕手的捍成一體,開始第一次的三折


每一次到這步驟,我也放回冰箱30分鐘再進行第二次,
然後也是一樣30分鐘再來
共做了3次


三次覆合的成品
保鮮膜 + 塑膠袋封好後,放進冰箱四天